
-
艺术评论
-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Email:jinding2002@163.com

一山一水一世界
创建日期: 2015-03-13
刘守瑶先生的山水画以其卓越的造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激赏。笔者数年前初次拜读就叹服其绝伦,后来每次见到新作,总是因为其山水树石的肌理与实在中蕴含着新的意涵而目不暇接。既已达到相当高度,又能勇猛精进如中原先生者,殆不多见。很多朋友表示,他的山水画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染力,令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笔者与这些朋友有着类似的感受,常常在读画后陶醉不已、心绪难平。久而久之,不免于此现象有所思考,也逐渐形成了一点关于先生山水画之境界与地位的看法。
由于不依赖冷冰冰的方法,笔底便有活生生的性灵;既然立足于瞬间个人心理的真实,便有春风化物的蔼然,有水到渠成的自然;不是创作,是流布,是生成;是无为之为,是主客一体;有解衣般礴之下的用志不分,有游刃有余之后的踌躇满志。
石涛《画语录•尊受》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特别强调了本身心源在绘画创作中的决定作用。欣赏守瑶先生的画作是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的,从墨到笔,从笔到腕,从腕到心,环环相扣,流畅自然,最终一决于心源。5世纪末,批评家谢赫提出绘画“六法”,第一法是“气韵生动”,这是高品格绘画的必要条件。后世一般认为,笔墨与气韵相关,约略地说,笔主气,墨生韵。由于笔法灵动、墨法入微,而且笔墨关系极其巧妙,所以守瑶先生的画作完全具备了气韵生动的特征。笔法、墨法毕竟属于“法”的范畴,然而,笔法之所以灵动,墨法之所以入微,终归是因为受到了腕与心的主宰。
对腕与心的关系的处理水平常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画家的艺术高度。腕前心后(犹言意后笔前)的是门外汉,能做到心前腕后(犹言意前笔后)的已经可以算作行家了,更高级的画家或许可以做到心、腕两忘。看中原先生作画,似乎感觉他并没有起初的打算,没有刻意的心,也没有孤立的腕;心与腕是相互激发的,激发的结果是不可预料的。可以看出,这样的心、腕关系是至为高妙的,它达到了一种特别的、创造性的高度,它彻底脱离了所谓“方法”的约束。就像毕加索所说的那样:“我作画,像从高处跌下来,头先着地,还是脚先着地,是预先料不定的。”笔者读过大量中原先生的画作,感觉件件不同,鲜活的创造性比比皆是。顺便提及的是,这样的感觉是读石涛作品才有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按照传统的说法,山水画中的山水是可游可居的,它们可以充当人们的精神家园。根据这样的说法来考察守瑶先生的画作,我们不得不承认,画中的山水并不是凡夫俗子的去处。守瑶先生所展示的是绛阙蓬山,它们是神仙的居所——它们保持了本来的圣洁,而没有一丝属于凡夫俗子的污浊。
画作是画家心灵的印记,一山一水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刘守瑶作品欣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幢1101室邮编:210009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网址:http://www.jdyys.comEmail:jinding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