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评论
-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Email:jinding2002@163.com

我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认识——卢力彬
创建日期: 2015-03-17
王羲之书法艺术,历代都有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学习研究。梁武帝萧衍在《书评》中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李世民在晋书《王羲之传》中说:“评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马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壮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蚂,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骂倦,览之莫识其端。”古人有评王羲之书法,力屈万夫,韵高千古,笔精妙入神,这些评说对王羲之书法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过程,在他《笔阵图》中曾筒述过:“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路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子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之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他草书学张芝,行书、楷书学钟繇。但他不拘一家书法,博采各家之长处,真是“出乎其类,拔手其萃”,呈现了特出的新书风。
唐代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历来被奉为草书圭臬。
晋人的书法都未完成脱离隶书的笔法,还有明显的隶书痕迹。如钟繇的行书和楷书就是其中一例。王义之的行书和楷书完全脱离了隶书的笔法,很少看到隶书的痕迹。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楷书代表作《乐毅论》都表现出他的独创书法新风。
古人论书法,分厉阳刚美和阴柔美。刚劲的美,雄健的美,都属于阳刚之美。古代一些书法理论家,只重视阳刚之美,重视北碑,轻视南帖,书法以力为美等等。其实,这些看法不全面。北碑南帖各有优势,只是欣赏者喜好而已。王羲之的书法也被很多评论家定为文人士大夫的阴柔飘逸之美。但只要你仔细研究学习就会发现,他的书法亦柔亦刚,内刚劲,外清秀,有劲秀美,劲应属于阳刚之美。王羲之书法字字意别,勿使相同,既劲秀,又高雅,形成劲秀的飘逸美,他的作品《兰亭序》就是其中一例,被后人评厉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在《笔势论—节制章》中说:“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以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以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以踏死蛤蟆,此乃大忌,不可慎欤!”
王羲之很重视用笔。他在《用笔赋》中说:“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可见用笔时点画之重要,《用笔赋》中还谈到用笔要“藏骨抱筋,含文包质”。点画用意抒情,是他的书法最高境界。
王羲之书法,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从学一家,到博涉多家,而后自成一家,这是由专而博,由博返约的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书法艺术内在规律的透彻理解和精熟运用,所谓悟道得道是也。由专而博,由博返约,是个熔铸的过程;一个蜜蜂酿蜜的过程;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创造过程,这裏需要的是巨量的艺术实践和闪光的灵感;需要的是精深的思考和不断的探索;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博釆众长的胸襟胆识;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学问修养;需要的是人格的磨炼与灵魂的升华。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67号世界贸易中心大厦A1幢1101室邮编:210009 电话:025-84716007 025-84718399 传真:025-84702477
网址:http://www.jdyys.comEmail:jinding2002@163.com